收藏
举报
相关文档

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的典范.docx

当前位置:首页 > 综合实用 > 总结/汇报
上传者[卖家]: ID:19365 共:3页 上传于:2018-11-21 格式:DOCX 大小:15.61KB
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的典范.docx_第1页
第1页 / 共3页
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的典范.docx_第2页
第2页 / 共3页
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的典范.docx_第3页
第3页 / 共3页
亲,该文档总共3页,全部预览完了,如果喜欢就下载吧!
预览图已压缩;下载后的原文无水印、更清晰!
资源描述

《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的典范.docx》由会员分享,可在线阅读,更多相关《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的典范.docx(3页珍藏版)》请在新时代教育文库-XSDWK上搜索。

1、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的典范尊敬的市长,各位领导,同志们:今天,我们非常高兴地迎来了全市产业发展现场会在隆重召开。在此,我谨代表县四家班子及全县万人民,向莅临此次会议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!农村要发展、农民要增收,关键要有产业支撑。近年来,县紧扣全市“产业转型、创新发展”战略部署,把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,以“六三”机制破题,大力推进标准化、规模化、产业化、品牌化发展,初步走出了集养殖、加工、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转型发展道路,被列为农业部基础扩群增量项目县、省首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。年,全县存出栏量达万头,实现产值亿元,带动农民人均增收元。我们的具体做法

2、是:一、“三级联动”引领发展。一是县级扶持驱动。县委、县政府把产业作为农村五大支柱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培育,专门成立以政府县长为组长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,经过充分调查研究论证,有针对性地出台关于加快产业发展的意见,明确在基地建设、品牌打造、加工营销等方面给予系列政策扶持。同时,积极协调人保公司将保险纳入政策性保险范畴,县财政提供保费补差,养户只需缴纳元头的保费,便可获得元头的最高赔付,大大降低和减少了养殖风险。二是乡镇规划推动。以乡镇为主体,打破行政区划界限,因地制宜重点规划建设“以贫困村村、村、村、村、村等为主体的以奖代补示范带,以少数民族聚居区村、村、村、村等为主体的扶贫开发示范带,以适度规模发

3、展村、村、村、村等为主体的提质增量示范带”3个1万头养殖示范带,布局个万头以上的示范区,辐射带动全县产业到2020年达20万头以上。目前,全县养重点专业村达个,有养户户。三是村级示范带动。针对村民不愿改变传统养殖模式、不敢大胆尝试承担市场风险等心理,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,采取村干部任职承诺、联组包户,党员大户设岗定责、结对帮扶等方式,以实际行动带动村民发展。比如,村名村干部联系个组、名党员、户普通群众,短短三年时间带动全村发展余头,形成了“支部带队伍抓产业,干部带党员抓示范,人才带资源抓项目,党员带群众抓发展”的党组织引领发展生动局面。二、“三元投入”滚动发展。一是整合财政专项资金。

4、每年县级财政预算安排万元发展专项资金,用于产仔奖补、贷款贴息、养殖基地建设、配种补助及无偿提供液氮。创新推行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,农办、财政、发改3家部门牵头,其他涉农部门联动的“1+3+X”财政资金整合机制,整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、石漠化综合治理、扶贫连片开发、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资金集中打捆使用。年以来,全县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万元,拉动民间资金亿元投入产业发展。二是建立互助循环资金。为解决产业发展初期资金不足问题,在镇村试点探索成立产业发展资金互助社,将省、市两级拨款万元和村民自筹万元共同作为资金互助社管理本金,每年为养殖农户提供元的贷款,专门成立理事会和监事会,负责审核贷款对象、监管贷款程

5、序、督促到期还款等具体事项。互助社成立的第一年就有50%的社员借款,资金周转率高达90%。这一机制探索,为全县规模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。三是撬动金融信贷资金。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与村(社区)和养殖专合组织建立合作关系,银行基于村“两委”提供的基本信息,对各养殖户的贷款额度、信用情况、养殖规模、资产数量进行综合评估,分梯度对农户提供万的贷款金额,有效解决产业发展融资难问题。目前,县邮储银行已与村合作推出专业养殖信用贷款,累计为户农户提供贷款余万元。三、“三化并举”科学发展。一是养殖规模适度化。在推进农户分户散养过程中,注重家庭农业人口数量、农田规模和养殖规模的匹配,以头适度规模养殖户、头以上的家庭牧

6、场为重点,推进养殖适度规模发展,实现低成本扩张和可持续发展,新建成存栏头以上的适度规模养殖大户户,存栏量头以上的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小区个,存栏量达头以上的规模标准化养殖场个。二是养殖设施标准化。按照标准化设计、规范化建设、良种化繁育、精细化养殖、科学化防疫、制度化管理、无害化处理的“七化”要求,引导农户采取多户联建、股份制合建、养殖大户单建或加工企业兴建等多种形式,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(小区)建设,并配套完善沼气池、化粪池、干化池等养殖设施。目前,养殖农户已建圈舍平方米,新建圈标准化率达100%。三是养殖技术生态化。积极推广,探索“粪沼气牧草”“粪蚯蚓鸡”等粪综合利用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,引

7、导种植优质优质牧草万亩,培育发展粪养殖蚯蚓亩、养鸡万只。这样既最大限度减少养殖污染,又为大田农作物、牧草、蔬菜栽培等增加土壤肥力,提高林草覆盖率,确保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。四、“三环相扣”链式发展。一是“上游”基地能繁壮大。大力实施国家能繁扩群增量和市级财政能繁示范带建设项目,积极争取市级财政补助资金,采取每头补助的以奖代补方式,鼓励农民大量采购繁殖,有效解决种源发展壮大问题。大力推广“专合组织+农户”“龙头企业+专合组织+基地+农户”的产业化发展模式,推进产业示范化、规模化发展。全县已建成各类养殖场、养殖小区个,其中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个;发展养专业合作社个,其中,省、市、县级示范专合社家。

8、二是“中游”市场集中交易。高起点设计、高标准建设集定点交易、现场交易、期货交易、电子交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川南交易市场,促进公开透明交易。目前,交易市场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,年交易可达万头以上。三是“下游”企业品牌营销。在工业园区建成年宰杀万头的“”公司,在镇村建成年产吨肉加工厂,成功培育打造了“”“犇”“”等特色品牌,其中获年农业博览会参展产品“特色产品奖”,我县被国家农业部确认为“无公害优质生产基地”。五、“三方合作”创新发展。一是科研院校技术攻关。与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签订协议,建立“院县合作”机制,邀请专家对我县品牌研发进行研究攻关和讲座培训,推动技术人员专业知识更新,每年培训达

9、万余人次。同时,通过“院县合作”积极推广黄改良冷冻精液人工受精技术,大力发展饲养杂一、二代可繁,建成液氮冻精冷藏室个、配种中心站个、改良配种点个、授精站点个,培养授精技术人员名,完成杂改配种万窝。二是职能部门联系指导。在县畜牧部门成立了注册余名会员的全县畜牧兽医协会,改制建设个全额财政拨款的乡镇畜牧兽医站,并在村级组织配备名村级防疫人员,形成了县级畜牧部门统筹协调、乡镇畜牧兽医站全面推广、村级技术人员跟踪指导的三级技术服务体系。积极推广科学改良、细管冻精冷配、秸秆养畜、科学饲养管理、制度化防疫等技术,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,并强化从养殖到肉鲜销、产品深加工各环节的监管,确保产品质量安全。三是专

10、业协会全程服务。在组建县级专业协会的基础上,乡镇和各专业村也相继成立养殖专业协会。专业协会每年邀请专家和养殖专业技术人员,围绕繁育、养殖、育肥等个方面,定期对农户开展养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,免费发布市场信息,解决养殖户养技术、市场销售等问题。同时,积极指导农户种植皇竹草、黑麦草等饲草料,帮助农户低价购买酒糟粉、麦麸、玉米等饲料,有效降低养殖成本。六、“三个结合”协同发展。一是坚持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。针对贫困户制定个性化的产业发展方案,帮助解决启动资金、养殖技术、市场销售等问题,促进了贫困户增收脱贫。年以来,全县有户贫困户因养殖而脱贫,户均增收元左右,其中户农户新(改)建了房屋。二是坚持

11、产业发展与基础配套相结合。按照“产业发展到哪里,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”的工作思路,通过以奖代补、一事一议、农户自愿筹资等方式,大力推进养专业村以标准化圈舍建设为重点,同步配套便民路、安全饮水、沼气池等基础设施建设。目前全县个养专业村已建成清洁化、标准化农户散养圈舍余平方米,规模场个,通村公路千米,产业便民路千米,构建起分钟生产生活路网,人畜100%用上了清洁安全的自来水。三是坚持产业发展与新村建设相结合。在规划建设新村时,充分彰显产业特色、历史文化等元素,打造特色鲜明的主题新村。比如,村在推进标准化养殖圈舍建设过程中,坚持把村民生活区与养殖区适当隔离开,既方便养殖生产,也利于卫生防疫管理。同时,该村还把广场建设为体现文化的广场,农房墙体宣传画、养科普知识宣传栏等随处可见,整个村庄“气十足”。各位领导,我县产业发展取得的这些成绩,是市委、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,也是市畜牧水产局及市级各部门关心支持的结果,但我们深知与省市要求、与群众期望、与兄弟县(区)相比还有较大差距,存在许多不足。下一步,我们将以此次发展现场会在召开为契机,认真领会各位领导重要指示精神、借鉴兄弟区县宝贵经验,寻找差距,完善措施,创新机制,加快推进产业做大做强,促进农村发展、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努力为全市产业加快发展扛旗探路!

展开阅读全文
相关资源
相关搜索

版权声明:本站所有资源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;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可发送邮件至xsdwenku@ 163.com进行反馈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!

客服QQ: 1306325736  上传者QQ群: 756867213    

Copyright © 2018 - 2022   新时代文库XSDWK 版权所有

滇ICP备2021005615号-5   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131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