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在基层工作,如何才能上位?.docx》由会员分享,可在线阅读,更多相关《在基层工作,如何才能上位?.docx(2页珍藏版)》请在新时代教育文库-XSDWK上搜索。
1、在基层工作,如何才能上位?三国时期,魏国雄主曹操,在出兵作战时曾采用“鸡肋”作为军队的口令,因杨修不懂政治,涉及军事机密,乱加猜测,导致祸乱军心被处斩。杨修这么一个才高八斗、满腹经纶的人才,就这样糊里糊涂的被身首异处,现如今,虽不再有战争,可是在经济大发展、全球化的今天,乡镇人才的去留,如同“鸡肋”一样,食之无味弃之可惜,对乡镇干部来说,这也是一种无奈、悲哀的局面。岁月蹉跎,留在乡镇发展空间狭窄,走出去难上加难,随着时间的推移,可以说越来越难,竞争力越来越激烈。在一乡镇,一位本科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分配到基层担任社区主任的工作,当工作试用期满之后,被确定为后备干部。可是没有想到,打这之后,培养跟踪
2、的消息越来越趋于平静,一晃就是20多年,用这位乡镇干部自己的话讲,看来是把我给跟踪没了,现在,这位乡镇干部仍然留在乡镇,时光如流水,岁月不饶人啊!快50岁了,这位具有一定能力和才华的乡镇干部再也没有了一腔的热情,以前的干劲,以及从前年轻时的上进心,变成了名副其实的“人才鸡肋”了。在基层工作多年的乡镇干部,要想上位,就必须看领导喜好啥,憎恶、厌烦什么,再去有选择性的去开展工作,只有这样在政治名誉、权力地位、经济利益等方面才能受到照顾,也才能防止自身不成为“鸡肋”。说到底,在乡镇干工作就是给党政、部门、单位的“一把手”干的,干好了,干到领导心里去,干到心坎上去,才能有出头之日,才能在竞争中分到一杯
3、羹,领导吃肉,当兵的喝汤。一位考取公务员的80后,被安排到了乡镇工作,在镇上上了8年班,眼看着和他一时的上班的同事,都提拔成了副科、正科了,有的被上调到市、县级单位上班,自己却还是在乡镇“小驴拉磨式的原地打圈”。随着时间的逝去和流失,这位80后的公务员乡镇干部心态也和其他同事们一样,整天混日子。可是混到啥时候是个头啊?于是,他开始考试,向更高一级的公务员级别上升进位。终于,功夫不负有心人,这位公务员式的乡镇干部考进了市级党政机关党委工作。跳出乡镇再看乡镇,这位乡镇干部深有感触的介绍说,“我可以再也不用回来了!”这位乡镇干部介绍说,在乡镇工作如同有些监督检查机关的“灯下黑一样”,只要干不到“当官
4、的”、“一把手”的心眼里去,也许就会永无出头之日,一辈子平不邋遢的呆在乡镇上,了此一生。由于乡镇一级存在着制度、管理、层级的缺陷和不平等,导致了乡镇人才的缺位、流失以及人不能尽其才的现象出现,久而久之,便会出现了大批“人才鸡肋”式的乡镇干部,其实,出现这些情况在现实中发生的,实际上就是乡镇自身变相的自己培养出来的。为什么这样说呢?这个真实的实例就会清楚地告诉所有人,“人才鸡肋”是怎样诞生的。一位很有才华并且在新闻稿件方面能独当一面的乡镇干部,以“毛遂自荐”的形式去镇党委书记那里推荐自己,当时,书记只是说了解了解情况再说,之后,把这位原先就在新闻办工作的乡镇干部调出,并且相机撤销了宣传办、新闻办
5、等机构单位,把该乡镇干部先后调到城建办、党建办、安监办、党政办等5、6个乡镇部门,反正就是不让其干新闻办主任。显而易见,很明显乡镇党委“一把手”对于新闻宣传是不感兴趣的,有也行没有也行,说白了,就是不重视。无可奈何花落去,云卷云舒去留无意,这位乡镇干部也就如同“人才鸡肋”一样,在乡镇每天上班混日子,人尽其才,发挥特长的空间和平台就这样因为当权者的喜好、厌恶而永久性的失去了,只要这位不重视宣传的“一把手不被调走”,这位怀才不遇、具有写作能力的新闻宣传人才,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,看来,“灯下黑”在人才方面更会有极大地市场和空间,比在其它方面有过而无不及啊!对于“人才鸡肋”的出现和消失,总的来说,一方面是“人为式”的,这要取决于所在部门和单位的“头头”的厌烦爱好等;二是机制不完善、体制不健全、制度缺失等方面造成的。总而言之,乡镇一级,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”,首要就是要把“人才鸡肋”从源头上切实转变为“人尽其才”的有用人才,其次就是不断培养、锻造人才,采取跟踪机制,完善各项体制,不断促进人才的成长、成熟、壮大。只有这样,乡镇才能避免成为制造“人才鸡肋”的专项器具!(本文系公务员内参原创,作者:百年三国)